您当前位置:金融招聘 > 金融考试 > 2018CFP考试考点解读:货币政策目标有哪些

2018CFP考试考点解读:货币政策目标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8-12-13 11:05:38 分类:CFP考试 作者:鲁春会 来源:华图金融考试网
【导读】2018CFP考试考点解读:货币政策目标有哪些由华图金融考试网整理发布,更多CFP考试信息、备考内容请关注官网。

2018CFP考试考点解读:货币政策目标有哪些由华图金融考试网整理发布,更多CFP考试信息、备考内容请关注官网。

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而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它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政策目标;(2)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3)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的目标主要有四个: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但在不同的国家和历史时期,对货币政策目标的表述和做法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比如美国联储银行就把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作为货币政策目标;日本银行在1998年新银行法实施前的货币政策目标是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和维持对资本设备的适当需求;而在德国,货币当局则更注重对马克币值和物价稳定的保护。近午来,一些工业化国家如新西兰、加拿大、英国等又先后采取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政策的核心是以确定的通货膨胀率作为货币政策目标,或一个目标区间。这种政策思路和实践,已经得到了一些肯定的评价。

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是正相关的:经济增长,就业增加;经济下滑,则失业增加。但除此之外,其他各个目标之间都有矛盾。目标间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充分就业与稳定物价之间的矛盾上。澳大利亚籍的英国CFP持证人菲利普斯,在研究了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工资物价变动之间的关系后,得出结论:在失业率和物价上涨之间存在着此消彼涨的置换关系。他把这种现象概括为一条曲线,人们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我国的中国人民银行所宣布的货币政策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从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到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这之间有一个相当长的作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及时了解政策工具是否得力、估计政策目标能不能实现是十分必要的,这就需要借助于中介目标的设置。一般认为,中介指标要具有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抗干扰性以及与经济体制、CFP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等特点。根据这几个条件,目前所运用的中介指标主要有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其中,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属于近期指标,中央银行对它们的控制能力较强,但离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较远;而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则属于远期指标,中央银行对它们的控制力较弱,但离货币政策目标较近。

利率指标的优点是可控性和可测性都很强.同时货币当局能够通过利率影响CFP理财投资和消费支出,从而调节总供求。但利率也有不太理想的地方。把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首要的问题是选择哪种口径的货币供给作为中介指标:是现金、还是M1、或是M2。至于选择利率还是货币供应量,只有根据经验和本国的现实情况来决定。比如说进入9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将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由货币供应量转为利率。这是因为80年代末的CFP金融创新、CFP金融管制以及全球CFP金融市场一体化,使得各层次货币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中央银行失去了对货币总量强有力的控制,于是纷纷改用利率作为中介指标。

此外,一些经济、CFP金融开放程度高的国家及地区,是以汇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的。

利率和货币供应量这两种指标一般被视为远期指标。它们离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较近,但中央银行对这些指标的控制力弱于像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这样的近期指标。

超额准备金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有直接决定作用。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率等货币政策工具,都是通过影响超额准备金而发挥其作用的。但是,由于超额准备金的水平往往取决于商业银行自身的意愿和财务状况,因此,不太容易为货币当局所测度和控制。

基础货币是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总和。基础货币的优点是可测性和可控性都很强,数字一目了然,数量也易于调控。因此,有不少国家把它视为较理想的近期目标。

查看更多CFP考试备考信息

上一篇:2018CFP考试考点解读:城镇职工医疗CFP保险 下一篇:2018CFP考试考点解读: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编辑:鲁春会)
2018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答题要点
华图金领人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