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金融招聘 > 银行招聘 > 热点:国产音乐剧别成为文化快餐

热点:国产音乐剧别成为文化快餐

发布时间:2017-07-20 11:10:16 分类:时政热点 作者:王珏 邱志伟 来源:人民日报
【导读】魔法坏女巫》《保镖》等国外原版音乐剧陆续引进,《想变成人的猫》《音乐之声》等改编中文版剧目相继上演,《凤凰浴火》等原创音乐剧的首演,2017年可谓中国音乐剧的“大年”。但繁荣之下,原创匮乏、产业链短板等问题也被一再提及。有专家就指出,要警惕国产音乐剧沦为高票价、短档期、高风险的快餐演出。从原版引进到培育原创,中国音乐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外引进扎堆,原创精品匮乏

  精彩的故事、美妙的歌曲、巧妙的场景转换和气氛渲染,使得观众一时如身临奇幻森林、一时如置身炙热火海。前不久,引进自日本的家庭音乐剧《想变成人的猫》刚亮相北京保利剧院,就俘获了观众的心。目前,此剧正在进行全国巡演。

  今年,《魔法坏女巫》《保镖》等原版音乐剧陆续引进,《想变成人的猫》《音乐之声》等改编中文版剧目相继上演,《凤凰浴火》等原创音乐剧首演,音乐剧市场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态势。但看似繁荣的景象之下,中国音乐剧的品牌还在路上。

  专家指出,作为结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元素的独特艺术形式,音乐剧需要非常专业的制作水平。同时,音乐剧也需要建立在市场运营的基础上。音乐剧是大众化、商业化的舞台艺术,是当今大众的文化消费方式,也是和市场结合最为紧密的舞台艺术形式。

  就中国音乐剧发展而言,音乐剧作为舶来品,自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通过《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经典作品,中国观众才开始对音乐剧有了初步认识。

  中国音乐剧教学起步也比较晚。“1992年,中央戏剧学院的音乐剧教学才刚开始,当时大家对音乐剧的概念都很模糊。”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音乐剧班创始人钮心慈回忆。2002年,上海大剧院引进《悲惨世界》,由此掀起了国内引进原版经典音乐剧的热潮。

  “2007年至2008年,中国内地的音乐剧市场爆发了一股音乐剧引进热潮,引进作品的类型开始逐渐多元化。”北京舞蹈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剧协会理事慕羽说。

  2011年,随着中文版音乐剧《妈妈咪呀》《猫》的火爆,中国音乐剧开始探索产业化发展。目前,国内市场上演出的音乐剧大致分为,直接引进的原版经典剧目、国外经典剧目中文版、国内原创剧目等三类。就目前市场现状而言,引进的音乐剧仍占主导。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原创音乐剧也出现了不少作品。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原创音乐剧超过200部,然而这些音乐剧大多销声匿迹,能够真正赢得观众认可并取得良好票房的凤毛麟角。

  市场环境的变化,也让音乐剧面临新的挑战。据道略演艺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音乐剧年度报告》,2016年全国音乐剧票房收入1.74亿元,比2015年下降23%,观众数量101.6万人次,比2015年下降21.4%。

  “我平时看国外的音乐剧比较多,感觉国内的音乐剧精品比较少。”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2016级硕士传播班的李岸东就直言,很多国产音乐剧制作水平并不尽如人意。

  缺乏产业化运作,受众人群不稳定

  近日,伦敦西区原版音乐剧《保镖》开启了全国巡演。这部根据明星惠特妮·休斯顿主演的经典同名电影改编而成的音乐剧,已经跨越欧、美、亚三大洲9个国家全球巡演超过2200场。

  引进经典音乐剧,利用已有的广泛观众基础和成熟运作经验开拓市场,可谓一种相对保险的方式。2015年引进的音乐剧《剧院魅影》就创造了破亿元的票房。

  原创的音乐剧不仅需要经过时间和市场的检验,也很考验音乐剧制作、表演班底。而人才,是当下中国音乐剧的短板。音乐剧制作人吕冰就坦言,国内音乐剧好的演员太少了。这与我们的教育体系、市场环境都有关系。

  中国歌剧研究会主席王祖皆认为,中国音乐剧教学起步比较晚。如今全国各地音乐剧专业逐渐多了。专业院校每年都会培养不少毕业生,可相关人才还是不断流失。一位业内人士说,音乐剧演员的工资待遇相比影视演员差不少,很多学生一毕业就改行了。留下来的,也只是因为热爱。

  除了演员之外,音乐剧专职导演也严重缺乏。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居其宏认为,导演水平的高低决定了音乐剧能否被广大受众接受。就目前国内艺术院校开设的专业来看,表演居首位,编剧、作曲次之,音乐剧导演专业难得一见。这就造成了专职导演严重缺失的尴尬局面。

  音乐剧《想变成人的猫》中文版策划人、制作人王翔浅说, 我们音乐剧还欠缺好的剧本和音乐。音乐和故事不应该是两层皮,好的音乐实际上是剧本的一部分, 能推动剧情的发展,讲好故事。

  国内音乐剧产业现状也不容乐观,大部分仍然遵循传统的模式,缺乏产业化运作机制。在音乐剧发达的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都具有相当成熟的音乐剧产业链。近年来法语音乐剧、德语音乐剧经典佳作不断涌现,日本、韩国音乐剧产业的迅速崛起,也离不开成熟的市场环境和健全的产业运作机制。

  “大手笔的资金注入,短暂的创作周期,迫不及待的成本回收,让国产原创音乐剧逐步沦为一场高票价、短档期、高风险的‘快餐演出’。”慕羽在谈到中国音乐剧市场问题时说。

  “过高的票价制约着优秀剧目与观众见面的机会,市场发展也必然受到限制。”北京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杨乾武也不无担忧。

  国内音乐剧题材较为小众,这就导致其受众人群不稳定,也制约着市场的发展。

  戏剧导演邵泽辉指出,“在中国,针对10岁以上的儿童音乐剧缺乏,大多数儿童剧的题材比较低幼,只适合小众的孩子观看。题材太过小众化,容易导致观众流失。”

  “文化发展的大方向是大众化,对于音乐剧而言也是如此。只有大众化才可以覆盖最大的中国观众群体。”杨乾武指出。

  对于国内音乐剧而言,面临问题并不稀奇,大量经典音乐剧的引进是其“必修课”,却不是“最后一课”。通过原创引进和版权合作,学习西方的创作机制,培育观众和市场,打造出原创经典作品,进而将中国的音乐剧推向世界,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编辑:liap)
2022银行秋招模考大赛
华图金领人APP下载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微信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资讯动态

客户端下载

随时随地想学就学